内蒙古通辽: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集群党委 畅通部门资源共享渠道
202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市直属机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邮储银行通辽分行、科尔沁工业园区、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8家单位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集群党委。集群党委成立以来,坚持“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政策会商机制和党建联建机制,联合各成员单位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打造一系列新阵地,形成了“党委统筹、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效能提升”的工作新格局。
整合资源强支撑,提升就业服务效能。集群党委坚持将提升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效能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整合教育培训、岗位开发、招聘对接等关键环节资源,着力构建全链条、精准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支撑。精准施训强技能。紧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协同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及多家优质职业技能培训承训betway必威体育,共同开发并推出无人机驾驶员、消防设施操作员等市场需求旺、就业前景好的培训项目。2025年上半年,完成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125人,培训人数同比增长62.3%。深挖扩岗强供给。联合集群党委成员单位协同发力,组织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26家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深入24家企业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征集教官、商务主管、销售、财务、项目经理等就业岗位1626个。高效对接促就业。集群党委成立以来,大力整合成员单位及合作企业岗位资源,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先后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36场。发挥全市491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末梢作用,根据退役军人技能特长和就业意向,精准推送匹配岗位信息300余次,累计帮助981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2025年上半年实现就业272人,同比增长12.4%。
靶向施策破难题,夯实创业支持体系。集群党委针对退役军人创业面临的融资难、场地缺、指导弱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联合会商,统筹各成员单位力量在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退役军人创业起步和成长壮大提供有力保障。强化金融支持。聚焦破解退役军人创业初期融资难问题,协调邮储银行通辽分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推出“创业贷”“崇军贷”“拥军贷”等退役军人专属信贷产品,相较于通辽市原有同类贷款产品门槛更低、额度更高、利率更优、期限更长、办理更便捷。截至目前,已为92户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贷款2520.9万元。建立孵化阵地。聚焦解决退役军人创业初期场地难、成本高的问题,借助市人社局资源,在通辽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设立退役军人创业专区。专区面积134平方米,配备4间独立办公室及公共会客区等设施。入驻专区的退役军人创业实体可享受租金减免、物业费及取暖费补贴等优惠政策。专区设立后迅速实现100%入驻,成功填补了通辽市退役军人专属创业孵化阵地的空白。优化创业指导服务。整合人社部门丰富的创业导师资源和职业学院、艺术学院等单位的专业力量,将创业指导融入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创业培训及定期举办的创业座谈会中,常态化、订单式为有创业意愿或已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政策解读、市场分析、运营管理、风险规避等知识讲授和经验分享。
协同联动优环境,夯实服务保障基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涉及部门较广,落实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为此,集群党委积极构建协同联动机制,打通部门间协作堵点,推动各项扶持政策精准落地,持续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环境。经费保障有效增强。争取并推动市财政局克服经费困难,连续2年拨付市级财政配套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共计80万元,为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平台合作逐步深化。联合通辽职业学院成立退役军人产业学院,在就业创业政策研究、职业技能与创业能力培训、继续教育提升、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搭建起“政校”协同育人的新平台。扶持政策精准落实。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在年度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辅警、政府专职消防员等岗位招录计划中,专门设置面向退役军人的岗位或给予政策倾斜。在2025年辅警招聘工作中设置退役军人专岗40个,约占招聘总数的30%,较往年取得新突破。同时整合各成员单位新媒体资源,定期发布和解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并结合退役军人返乡报到、适应性培训、创业培训、企业座谈等关键节点,面对面开展政策宣讲和答疑。2024年共减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相关税费202.3万元,同比增长11.4%,政策知晓率和兑现率有效提升。(文/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