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他们与英烈,在这里“相遇”

编者按: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每一座烈士墓背后,都是一个英勇无畏的生命,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跨越时空,英烈们树起一座座精神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清明节来临之际,在祖国的青山绿水间,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英烈致敬:有人奔走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有人默默守护在烈士墓旁,有人把散落星光聚成精神火炬……每一种方式,都是尊崇英烈的生动注脚,都是铭记历史的清晰回声。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气清景明,慎终追远,让我们把对烈士的思念融入春雨,洒向大地,化为生长的力量。

浙江省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有人风尘仆仆奔赴,只为浇灌心中那棵叫作“爱国”的幼苗;有人矢志不渝守护,只为告慰烈士忠魂。一代又一代,他们和英烈,在这里“相遇”……

持续 33年的奔赴

时隔近一年,鄞江中学高二学生刘明宇仍清楚记得2023年4月3日那天,他从学校徒步到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感受。他回忆道:“出发前是崩溃的,因为全程超过11公里,我从没走过那么远的路。顶着太阳,举着旗子,满头大汗。但站在烈士墓前,面对巍巍青山,我震撼又感动。我想,那些长眠于此的英烈应该都是在危急关头毫不退缩、挺身而出的人吧……”

徒步祭扫英烈已经成为鄞江中学坚持了33年的传统,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长征”。没有人敢断言这场“苦旅”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如春风化雨般滋养他们心中的小芽。

刘明宇的感受正是33年前鄞江中学迈出清明徒步祭扫英烈“第一步”时所期望看到的。1991年,鄞江中学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在每年清明节,组织高一学生徒步前往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祭扫。

“初衷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鄞江中学原副校长王志平是那一届高一(2)班班主任。“早上7点多,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扛着花圈、背着干粮,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第一年祭扫时,花圈都是师生亲手制作的。“单程走了两个多小时,中途只休息了15分钟,没人喊苦,没人喊累,学生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坚强。”多年过去,王志平仍然记得许多细节。“虽然步伐有些疲惫,但学生们的精神依旧昂扬,不少人是一路小跑下山的,感觉就像打了胜仗回来一样。”

这的确是一场“胜仗”,事非经过不知难,还有什么比躬行实践更具感染力?此后,清明徒步祭扫英烈便成为鄞江中学每届高一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们每年准时“赴约”。爱国主义与英雄事迹不会每天被提及,但它们一定扎根在学生们内心深处。

作为第一批参加清明徒步祭扫英烈活动的学生,当年高一(3)班的学生华君如今已是鄞江中学的副校长。“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当了老师、成为党员,当我走在纪念馆里、站在烈士墓前时,我总能静下心来,对于自己的工作和肩上的责任,会有更多的思考。”

从徒步祭扫英烈开始,鄞江中学的师生已经用脚步走出一幅遍布鄞江乃至海曙区、宁波市的“红色地图”。鄞江中学设计了六条红色研学线路,其中,“小研学”立足鄞西,除了清明徒步祭扫英烈,还充分挖掘鄞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大研学”则将触角伸向全市,带学生走过北仑、象山、余姚等地,参与的人群覆盖全校师生。在2023年的“薪火甬相传·清明祭英烈”活动中,全市4000余名中小学生在36处烈士纪念设施同步开展祭扫英烈活动。清明期间,共计300余所学校、6.7万余名学生参加现场祭扫英烈活动。

坚持21年的守护

对于缅怀先烈、表达敬意,崔春利有自己的方式。

崔春利至今仍记得30年前那个细雨蒙蒙的日子,那时他经过革命烈士纪念塔,无意中看到了李敏烈士的浮雕像。那一刹那,他回忆起小时候听村里老人、家中长辈无数次讲述的李敏烈士的故事:李敏烈士在鄞西章水崔岙启明小学任教时,教大家唱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被敌人连刺27刀,却咬紧牙关,毫无畏惧……尽管素未谋面,但那张在阴冷冬日中迎风而立、短发飞扬、斗志昂扬的年轻脸庞,早已不知不觉深深烙印在崔春利的脑海中。

1993年12月,40多岁的崔春利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他决定毛遂自荐,到革命烈士陵园去当一个“守墓人”。

守护好李敏烈士的墓,讲好李敏烈士的故事,这份责任已经融入了崔春利的血脉。每年清明前夕,他都会收到李敏烈士生前战友王甸发来的电报。他总会按照嘱托,把这封满载情感的信读给李敏烈士“听”。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人手紧张,但崔春利总是尽自己所能守护着烈士纪念设施,服务好烈属和前来瞻仰的社会各界群众,直到2006年退休。

在章水,像崔春利这样主动选择去守烈士墓的人不止一个。岁月流转,纪念活动从未停止。这些年,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持续进行修缮和扩建工作,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告慰安葬在这里的英烈:未竟之业,代有传人。

代代相传的尊崇

如今,年轻一代已接过守护烈士的“接力棒”。对于向英雄表达崇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拓展——

2020年12月底,由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联合全市各大中小学发起的“小红缨”培养计划如火如荼展开,依托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根据地和军字特色党建基地,组织中小学生讲好革命英烈故事、红色文物故事、英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在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甬派、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微信公众号和宣传橱窗等平台开设“信仰的力量·宁波籍英烈文学作品赏析”“红色记忆·红色文物故事”等栏目,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常态化;今年,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又迈出新的一步,联合温州、丽水等地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相关陵园,“沉浸式”挖掘宁波籍烈士、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柴水香的革命事迹,通过重走烈士“来时路”的方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融入日常,践行于一点一滴,才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爱国就是如此之具体、如此之平实。”宁波市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陈志斌如是说。

文/任?宁 石承承